笔趣阁

吾读小说网>岁月吟诗 > 别匡山李白(第1页)

别匡山李白(第1页)

晓峰如画碧参差,藤影风摇拂槛垂。

野径来多将犬伴,人间归晚带樵随。

看云客倚啼猿树,洗钵僧临失鹤池。

莫怪无心恋清境,已将书剑许明时。

-对匡山美景的喜爱:诗的开篇“晓峰如画碧参差,藤影风摇拂槛垂”,描绘了匡山早晨如画的美景,山峰碧绿错落有致,藤影随风摇曳,生动展现出匡山景色的清幽秀丽,透露出诗人对匡山美景的由衷喜爱。

-对匡山生活的留恋:“野径来多将犬伴,人间归晚带樵随”,写出了诗人在匡山时常与犬相伴漫步野径,傍晚带着樵夫一同归来的惬意生活,体现出诗人对这种宁静闲适生活的留恋。“看云客倚啼猿树,洗钵僧临失鹤池”,进一步描绘了匡山的隐居生活场景,看云的游客倚靠着啼猿的树,洗钵的僧人来到失鹤池边,营造出一种静谧、闲适的氛围,更增添了诗人对匡山生活的不舍之情。

-对未来的壮志豪情:尽管匡山景色优美,生活惬意,但诗人在尾联“莫怪无心恋清境,已将书剑许明时”表明自己不会留恋这清幽之境,因为已决心将自己的文才武艺奉献给圣明的时代,体现出诗人渴望走出匡山,投身社会,施展才华,实现抱负的壮志豪情。

创作背景

《别匡山》创作于开元十二年(724年),是24岁的李白离开读书十载的匡山书院时所作。

匡山位于李白故里青莲乡之北五十余里,是少年李白读书学剑之地。当时唐玄宗励精图治,国家欣欣向荣,李白从小胸怀大志,渴望把才能献给大唐王朝,梦想辅佐皇帝济苍生、安社稷,建立不朽功勋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抱负驱使下,李白决心“仗剑去国,辞亲远游”,离开他热爱的匡山,去外面的世界施展才华,实现理想。于是,他写下了《别匡山》这首诗,既表达对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的留恋,更展现出投身社会、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。

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

对匡山的不舍与眷恋

李白在匡山读书学剑十载,那里的一草一木都与他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。诗中“晓峰如画碧参差,藤影风摇拂槛垂”等句,对匡山美景的细致描绘,正是基于他对这片生活多年之地的熟悉与喜爱。长期的隐居生活,让他与匡山的自然景观、闲适氛围融为一体,所以在即将离开时,通过诗句流露出深深的不舍之情。

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

当时唐朝处于繁荣时期,唐玄宗励精图治,这为有抱负的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。李白自幼胸怀大志,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。这种时代背景与个人抱负,使他在诗中表达出“已将书剑许明时”的豪情壮志。他对离开匡山后的未来充满憧憬,坚信自己的才华能够在圣明的时代得以施展,实现济苍生、安社稷的理想,所以在诗中虽有对匡山的不舍,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积极向往。

对比中的复杂情感

即将告别宁静的匡山隐居生活,踏入充满未知的广阔世界,两种不同生活的对比,让李白的情感更加复杂。诗中描绘的匡山生活“野径来多将犬伴,人间归晚带樵随”是如此闲适自在,而未来的仕途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。这种对比,既加深了他对匡山生活的留恋,又强化了他追求理想的决心,使诗歌在情感表达上更加丰富、深沉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我刚穿越,重生的权臣就来退婚了  女儿都火化了,还陪白月光过生日?  CSGO之爆头反馈系统  一位探险者的自传  赌石异能  明日方舟:从零开始,走遍泰拉  失忆?京圈太子爷强势拐回家  奥特曼中的巴罗萨星人  六零:科研娇妻被植物人老公宠翻天  机械少女潘多拉  综影视:想穿就穿  隐秘真相,错综情深  快穿:阴沉沉反派被我亲懵了  洪荒:我,最强佛祖,从西方捡词条开始!  说好扫黄?你直接枪斗术点满!  万帝吞天诀  都到我嘴里了,你说慢点  综影视爽就行了  重生58:带着系统闯天下  穿书后和上京第一纨绔HE了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